惠州为什么叫鹅城,附具体原因

提问时间:2022-04-03 23:40:26
惠州之所以叫鹅城是因为一个传说,传说一位仙人骑着木鹅经过惠州,看见惠州风景好,于是不愿离去,化作山岭卧于湖畔,成为鹅岭,惠州因此而得名。

惠州为什么会被称为鹅城呢,这个和名字毫无相关,是有什么原因呢,下面就由小编来告诉你们吧!

惠州为什么叫鹅城

惠州又叫鹅城是因为有座山叫鹅岭,以此作为惠州的象征。

传说有一位仙人骑着木鹅从北方飞来,看见惠州山清水秀,便降落西湖中不愿离去,木鹅化作一座山岭卧于湖畔,因此,惠州城得名“鹅城”。从这个传说,可以想见惠州风光之美,与惠州人之自豪。

惠州简介

1、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之一,旧称惠阳地区(简称惠阳),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称。

2、惠州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惠州市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毗邻,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也是着名侨乡。惠州市属珠三角经济区,现辖惠城区、惠阳区两区和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三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陆地面积1.12万平方千米,占珠三角经济区面积的1/4。海域面积452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223.6千米,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市之一。

3、惠州是广东省历史名城。1990年出土的一窝近30个恐龙蛋化石,证明7000万年前,这里已是陆地沼泽地带。迄今为止,全市考古发现山岗遗址、古窟址等古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其出土文物说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器时代,即有先民在这土地上繁衍、生息。

4、惠州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全市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景点有900多处,属景点高密度分布区,并具有资源多样性的特点,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其中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区有6处。

惠州交通

公路

● 国家高速公路

长深高速公路(G25)、济广高速公路(G35)、武深高速公路(G0422)、沈海高速公路(G15)、甬莞高速公路(G1523)

● 粤省高速公路

广州-河源高速公路(S2)、河惠莞高速(S6广州-龙川高速公路组成路段)、汕头-湛江高速公路(S14)、广州-惠州高速公路(S21)、惠阳-东莞塘厦高速公路(S22、规划)、惠州-大亚湾高速公路(S23)、韶关-惠州高速公路(S27) 、从化-东莞-深圳高速公路(S29)、惠深沿海高速公路(S30)、长深高速惠州支线(S9925)

铁路

● 干铁铁路

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厦深铁路、赣深高速铁路、广汕铁路(在建)

● 城际铁路

广惠城际铁路(莞惠段)

● 货运铁路

惠大铁路

● 主要车站

惠州站、惠州南站、惠东站、小金口站、惠州北站、惠城南站(在建)、博罗站(在建)、罗浮山站(在建)

航运

惠州港为国家一级口岸,水路距香港仅47海里。惠州海岸线长223千米,水深港湾多,具有建设年吞吐量一亿吨以上大港口和国际港口城市的条件。惠州港首期工程两个万吨码头已于1993年投产,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运输往来,每年有近千艘次国际船舶进出惠州港,航线可直达世界各地区主要港口。二期工程5万吨集装箱码头等大型泊位正在建设中。随着96年底京九铁路的全线开通,惠州港的腹地将延伸到京九铁路沿线地区,成为中国南方通向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的进出口口岸。

惠州港的港口发展格局分海港与东江内河港两大部分,其中海港设3大港区(荃湾、东马、碧甲)和4个装卸点(亚婆角、范和、盐洲、港口),东江内河港区设11个作业区(石湾、园洲、龙溪、潼湖、罗阳、惠城、汝湖、水口、仍图、观音阁)。

航空

惠州机场位于惠州市惠阳区平潭镇,建成于1956年,距惠州市中心约20千米,属军用二级永备机场,场站等级为乙级。2002年停航。2009年5月惠州机场实行军民合用,按4D标准进行扩建改造。惠州机场已开通长沙、沈阳、合肥、大连、青岛、宁波、三亚、丽江、运城、襄阳、河池、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武汉、温州航线。正班航线总数达36条,通航31个城市,周计划航班量达458架次。2019年完成惠州机场扩容扩建工程,T2航站楼启用;旅客吞吐量255.4万人次,增长36%。

四东文化

四东文化是惠州独具特色的文化亮点,指:东江、东坡、东征、东纵。

东江文化,是指综合以惠州为中心的东江地区主要文化资源。其主体是客家文化,包涵东江流域自然地理的、古代的、民俗的、宗教的、革命历史的文化。

东坡文化,是指苏东坡寓惠文化。即苏东坡在惠期间的社会文化活动、思想文化内涵及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东征文化,是指孙中山领导的国民政府为实现全国统一所发动的两次东征及工农运动。

东纵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创建东江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包括东纵发展历程和英雄人物事迹等。

文章1741
阅读20892